Y同学照片

Y同学

"不是标准学霸,却是实验室最闪亮的星"

本科院校: 美国TOP60大学
本科专业: 生物化学
在校均分: 3.3+
标化成绩: GRE 330+
申请专业: 分子生物/生物医药工程
签约时间: 大三
规划老师: Cindy老师与Z老师
录取院校: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布朗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乔治城大学、南加州大学

软性背景亮点

  • 科研起步早,具备领导力:从大二起进入校内实验室,每周15小时以上投入,暑期也留校全职科研。大三下开始带领本科生团队,主持实验室会议,主导独立项目研究。长期科研合作让教授对他深入了解,推荐潜力度远超课堂层面。
  • 科研成果扎实:申请时已有论文投稿在审,文书内容专业、充实、有深度。

规划老师Cindy评价

我第一次见到Y同学,是在他大三的暑假。原计划一小时的初次咨询,不知不觉聊了三个小时。真正让我记住他的,不是成绩单上的数字,而是两个瞬间。

第一个,是他聊起高中时第一次接触科研的经历。他描述着在实验室养鱼的过程,又兴奋地回忆起去山里采样的细节——同行的同学觉得辛苦甚至乏味,但他却乐在其中。哪怕实验反复失败,他也总能从失败中提炼新的问题,再带着兴致投入下一轮实验。这种对科研本身的热爱,是打动我的第一点。

第二个,是他讲故事的能力。他善于用细节勾勒场景,不管是在学校里做实验,还是与老师、同学的相处,他总能娓娓道来,有逻辑,还不失幽默。我惊讶于他的记忆力和表达力,更欣赏他在谈论生物学前沿趋势时那种从容自信。

当然,他也对自己的GPA有所顾虑。我理解他的担忧——疫情期间的线上课程、严格的打分体系、科研和学业的双重压力确实影响了他的表现。但我更清楚,招生官想看到的是一个有潜力、有坚持、有思考,对科研发自内心热爱的人。因此,我鼓励他采用半DIY模式——由他主导文书内容,我们负责结构梳理和语言打磨,并协助撰写一封解释信,诚实地阐述GPA波动的原因。

为了进一步强化背景,我们还联系了西北大学医学院背景的导师作为他的学术导师,协助他打磨简历、练习面试,并指导他如何更高效地与潜在导师沟通。在文书的构思上,我们没有贪多,而是聚焦于他大学期间最核心的一段科研经历:一个持续两年、由他主导的生物方向项目,他的学术推荐人也是这个项目的教授。这是他在校内实验室从助理做起、逐步成长为本科生团队负责人、主持每周组会并主导项目推进的过程。在这段经历中,他不仅积累了大量一手实验数据,还带领团队成功将项目推进到投稿阶段。从他展现实验室的好奇与热情,到面对技术瓶颈时如何寻求突破、优化实验设计,再到带领团队处理问题、调整策略的过程,逐步体现出在科研思维和团队领导力上的成长。文书不是简单的事例堆砌,而是通过一个完整科研项目的发展脉络,展现他如何从"喜欢科研"走向"理解科研"和"承担科研责任"。

整个申请过程可以说是一次非常高效、愉快的合作。每次头脑风暴时,他总能抛出一些出其不意的想法,让我眼前一亮。考虑到GPA可能会成为申请材料中的"短板",我建议他不要被动等待评审结果,而是主动出击。我们一起梳理了他未来想研究的方向,并将其整合成一份研究提案,由我来帮助他搜索目标院校的教授联系方式,积极联系感兴趣的教授,并参加学校组织的线上招生活动和项目说明会,不断展示出来他在科研过程中的"目标感"。

最终,不仅收获了多枚顶尖院校的录取,还提前获得了暑期进入实验室参与研究的机会。对他而言,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曾经的梦校,如今终于敞开了大门。他靠的不是完美的成绩单,而是一份真实而有力的科研履历,以及对生命科学世界最纯粹的热爱。

学生说 - Y同学

Q: 在申请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A: 我觉得在申请中遇到最大的困难,是我是一个想法特别多的人,思维很发散,有时候也有点拖延症。在Cindy老师安排的free writing任务里,我记得我好像写了四五页的内容,但感觉都是乱的,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我自己回看都有点不忍直视。还好有Cindy,开会的时候,她会根据我的稿子不断对我发问,推动我主动去思考,也会帮我梳理逻辑,判断哪个部分值得保留,哪个部分应该删掉。我们每个学校的文书至少都修改了7、8次,从三四千字删减到八百或者一千字这样符合学校要求的字数。我难以想象如果是我自己写,肯定会在一堆想法中迷失方向。
Q: 在申请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A: 大概距离申请提交不到2个月了,我原本已经做了2年的实验,突然因为一个事故导致实验结果全部丢失。我一开始很沮丧,因为我的GPA本来就不具有竞争力,科研又出了这样的事情,感觉前面的努力都白费了,文书也得推翻重写,本来要发表的论文也因为这个事情搁置了。是Cindy和Sherry老师一起鼓励我,为我出谋划策,想办法挽救,并且在文书中把这个很负面的事情写成了一个比较精彩和扣人心弦的部分。后面因为这件事情得到了妥善的处理,我的论文也在大四下学期终于发出去了,我们把这个成就也更新给了我申请的学校。
Q: 能分享一下你是如何选择细分领域的吗?
A: 其实我学生物相关的专业,最初是因为我家里有人受癌症病痛的折磨,我希望能够在这个领域上有所研究,如果有突破,能够帮助到千千万万个患者。原本我是想考医学院的,所以上了大学之后,我就马不停蹄地去修了特别多的专业课,专业课的压力大,没有机会去探索我真正的兴趣,而且让我的GPA受到了一些影响。但是实验室学习和工作让我发现了自己真正的热情所在。
大二以及比别人多的专业课程让我在大四期间能有机会主导一个独立的科研项目,并且让我能够顺利毕业。但是也正是因为在大二、大三上我比别人多修了很多专业课,所以我的GPA并不是特别理想。
但因为生物领域是一个有非常多分支的领域,比如生物科技、生物医药、生物化学等等,再往下还有更多的研究领域可以选择,所以在选择分支领域的时候是比较迷茫的,因为整个生物领域我有非常多感兴趣的方向。Cindy老师非常有逻辑,做了一个Excel表格,里面把所有的各个学校的不同板块,比如开设什么专业,不同专业都开设什么课程,有什么就业方向,科研资源,实验室资源,就业辅助都分类整理好,然后劣势也在上面,教我收集信息,我们从各方收集信息,然后一起填到表里,一目了然。